首 页
手机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集团新闻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集团新闻
 
央媒看河南丨中原大地奏响黄河新曲
来源于:经济日报  2021-02-08
 

  1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多次组织召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交流研讨视频会议。

  1月下旬,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传承发展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频频进入人们视野。

  生态廊道托举美丽明珠

  黄河自三门峡进入河南境内,流势渐缓,由奔腾变平静,描绘出“黄河明珠”美丽的一笔。

  在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天鹅湾,8000余只体态婀娜的白天鹅,或翱翔于碧空之上,或悠闲自在地徜徉在水面上,或优雅地梳理洁白的羽毛。游客在新修的沿黄生态廊道赏雪看天鹅,拍照片、录视频,这里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如此美景,正是得益于三门峡实施的“百千万”工程,即建设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完善千里城市交通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完成万亩矿山修复。其中,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工程总投资40亿元,总长度190公里,分3期建设。目前,一期道路施工和景观绿化已基本完成。

  今年1月,河南省省长尹弘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河南要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分区分段、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率先实现郑汴洛段全线贯通。

  开封自古水系发达,素有北方水城之称。近年来,当地践行新发展理念,修复沿黄生态廊道,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构建现代水生态文明体系”的治水思路。

  “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全长21公里的示范带已初具规模;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宋都水系及汴河考古发掘等宋都古城项目加快推进。”开封市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介绍,开封将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建设实施了“十湖连通”工程。通过新修河道连通10个市内主要湖泊,修复城市大生态,为市民创造优良生活环境。

  在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南裹头观景点,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但见水面波光粼粼,静谧而辽阔。郑州通过编制《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概念性规划》,着力将黄河郑州段沿黄生态廊道打造成“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休闲体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廊。

  “十三五”期间,河南提速沿黄生态廊道建设,18个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同步展开,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5市6个试点示范段基本建成。完成12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万余亩。

  文化地标映照厚重历史

  以讲好仰韶文化故事为主线,占地2400亩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于明年10月在郑州面世。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保护展示设施、陈列展览、原始农作、公众体验设施等工程。”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该公园一方面要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特别是做好文物遗产的本体保护展示;另一方面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通过景观绿化和生态修复,展示仰韶文化中晚期黄河中下游交界地带的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河南段有许多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处处涌动着抢抓机遇促发展的热潮。处于黄河文化“心脏”地带的河南,希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开面纱,“最早的中国”吸引世人目光;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活动火热隆重;双槐树遗址面世……中原大地上每一项奇迹、每一个精彩都浸透着黄河文化的滋养。

  临黄河而知中国。想要了解黄河的“前世今生”,感受、感知黄河文化魅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是重要窗口。如今,这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已正式更名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

  “这标志着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主地标工程全面启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雒国栋说,园区更名以来,投资1.3亿余元完成了郑州邙山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禹山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项目等,目前已绿化荒山8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郑州、开封、洛阳曾作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正加快推进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展示“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历史文化提供了现实载体,构筑起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

  主动担当绘制发展蓝图

  在黄河滋养的这片中原沃土上,文字在这里出现,儒家思想在这里发展,道家经典在这里著述,圣哲先贤在这里渔樵耕读、著书立说……甲骨文、太极、龙门石窟等世界级文化名片更是遍布河南各地。

  在开封“黄河台”,50多年树龄的泡桐被当地百姓称为“福桐”。它见证着黄河岸边百姓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期以来,说起黄河文化,都觉得需要仰视而后见,沉重有余、高大有余,亲切不足,不自觉地背起了包袱。”河南科技大学教授薛瑞泽说。

  当前,河南正不断找寻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为静态的文化遗址注入非遗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元素,将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了新时代的烟火气、人情味。

  洛阳老城东南角,夜幕下的洛邑古城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文峰塔城市书房内,游人细读《黄河史话》。开封东护城河边,水面波光潋滟,不远处就是古朴的明清城墙……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黄河文化在河南孕育发展,具有根源性、主干性、延续性、融合性四大显著特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表示,河南将积极推进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重大工程建设。

  河南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已陆续启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初步谋划开封宋都古城文旅融合区等15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

  今天的河南,正主动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时代河南“黄河故事”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靖
浏览次数:295  
   上一篇:保护农民利益 节约土地资源 实施乡村振兴呼唤宅基地制度改革
   下一篇:人勤春来早
©豫王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7010414号   技术支持:豫王科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电厂路与濮河路向北50米路西   电话:18639020176
豫公网安备41172702000178